所在位置:

首页>滕阁印象 > 内容页

雨中登滕王阁

日期:2022/2/1 14:27:20

感念滕王阁,只是因为王勃一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千古绝句成就一座名楼,文字的魅力何其了得!心中也就常常盼望着能够身临其境,用千年后的眼睛瞭望历史的风景,感受古人非凡的胸襟。所以一到南昌,不顾旅途劳顿和春雨连绵,简单用过午餐之后,便与同事一行四人去拜访滕王阁。
       南昌,完全没有自己心目中省会的气概。它不像北京、上海那样拥有大都市的气派,也不似我曾驻足的沈阳、长春、昆明那样有着蜂涌的现代气息,甚至不如淄博,淄博的整洁和有序,也是它远不如的。就像滕王阁的周边,竟保留着太多的小作坊式的店铺,令人一走进,便有回归过去的感觉,难道这如需年,它就没有想到要变迁?就连滕王阁的门楣也低矮得全然不像一处名典。
       但是一跨进门,便被震撼了。那高高的滕王阁稳稳地矗立在厚实的底座上,足有十几层楼高。在雨中,在雨中依然盛开的茶花映衬下,其高巍更加逼人。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气度,尊贵到让人忘其外貌。一霎时,我便被融化,满心只有一个念头:走进,走进,走进这座名楼,找寻故人的足迹。
       当年的李元婴“骄纵逸游”“狎昵厮养”“数犯典章”,是个典型的风流王爷。读唐史时,李世民的这位小弟弟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劣迹昭彰、声名狼藉。但是不知为什么,却总是在为他找各种借口开脱,一个如此不堪的人,怎能留下这样美好的建筑呢?又怎能成为“滕派蝶画”的鼻祖呢?艺术,难道不是塑造人美好心灵的最好的雕刻刀?“雕镌始就,剞劂仍加”,一个雕刻者不只有非凡的技艺,必还有高超的审美境界。不然,这滕王阁如何吸引诸多的名人雅士驻足,并为之痴迷呢?如何让后人在其28次被毁又第29次将其重建呢?
       若说是因为王勃的一篇“滕王阁序”,必也是因为王勃被陶醉了吧!
       我不知当年王勃看到的滕王阁真实的摸样,但现在我看到的是今人仿宋代建筑而建的“危楼”,若是李白站在这儿,当然会“手可摘星辰”,因为即使周边已被摩天大楼相围,滕王阁的巍峨依然难掩,那江边的风景,任是什么,在它的面前,都失却颜色了。
       “物华天宝,龙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在王勃眼中,在后人的眼中,滕王阁就是历史的纪念碑,什么,在历史面前不是一粒草芥?
       站在滕王阁上,眼望赣江,心被苍茫笼罩。在这条江上,有多少故事被淹没?在江边,有多少行旅化作烟云?站在楼上暮然回首,历史已无声流去。望尽天涯呀,天涯有多远?而古人的足迹便被重叠在滚滚江水中了。
       雨还在下,让它的耸立更显神秘,那通红的门柱,似乎锁住了太多的故事,所以只用无言,承载后人的探寻。
       我暗自庆幸,虽是第一次到南昌,却有幸登楼而望,不像韩愈三次与之失之交臂,纵然留下《新修滕王阁记》千古流传,那也只是他脑海中的一个影像而已。
       更让我庆幸的是,当我走出滕王阁时,竟嗅到了唐朝的气息。那时的唐朝,也是这样拥挤的街道和街道旁生意兴隆的小作坊。宽袍长袖的唐人悠闲地走在这儿,过着自己的生活。他们没有汽车,所以不必拓宽道路,他们没有现代人的莽撞,所以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步伐,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行履匆匆,所以能够坦然地让自家炊烟缓缓升起,与滕王阁的雄壮一起,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图画。
       忽然理解了南昌,理解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小作坊。因为这儿有滕王阁,滕王阁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矗立着,它才能这样的不食人间烟火。

相关文章:

上一篇:江西南昌印象之滕王阁

下一篇:滕王阁来自五湖四海的相聚